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寬馬路、大街區”的建設模式對傳統的街巷體系造成巨大沖擊,從而引發的交通擁堵、社會隔離等問題接踵而至。近年來,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在著力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威海視察,為威海量身謀劃出一張發展藍圖 —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為威海明確指出城市發展的特色方向,2020年恰逢威海市老舊小區改造與精致城市建設的關鍵時期,我院自發對威海的老城區開展專題研究,按照“小街區”的規劃理念,將構成城市最小單元的街區,聯動成片改造,以街區制模式,梳理支路毛細血管,打通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環,完善配套設施,打造服務齊全、宜居便利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期形成一套可推廣、可借鑒、系統性的“小街區”建設模式,更好的推動威海朝著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的目標快速發展。
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
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塑造城市特色
促進城市人情味、街坊感和街道活力的本質回歸
傳承歷史文化和延續城市文脈
實現城市宜居宜業的目標追求
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此次威海小街區規劃研究課題選擇了商業商務型小街區代表韓樂坊商業街和居住型小街區代表西澇臺社區進行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通過現場調研與大數據分析韓樂坊商業街全天的人流分布情況與道路交通擁堵情況,對韓樂坊商業街存在的問題提出街區具體改造方向:
1.改善交通流線,規范停車,滿足街區商業交通需求
2.提升韓文化特色,促進文化交融
3.完善整體立面形象,打造地標,促進街區發展
韓樂坊現狀人流分布情況
通過現場調研與大數據分析西澇臺生活區的現狀配套設施的分布情況,對西澇臺生活區存在的問題提出街區具體改造方案:
1.優化交通系統網絡,提升交通出行環境-以保障慢行路權為導向,劃分街道使用類型
2.提升公服設施布局特色 針對性優化公共服務供給
3.提升生態特色 提升環境品質,充分利用空閑綠地打造休閑空間
從兩個具體案例中,總結小街區的規劃改造提升方案,通過全面開展小街區的研究,形成一套可推廣、可借鑒、系統性的“小街區框架體系”。
街區尺度
(1)街區單元尺度不宜大于200*200米,街區單元規??刂圃?0畝左右。
(2)以商業為主導功能的“小街區”尺度宜控制在0.8-1.5公頃,不宜超過2公頃。
路網交通
(1)道路網密度不宜低于8KM/k㎡。
(2)道路平面交叉口紅線切角宜取值5~10米。
(3)次干路道路寬度宜不大于25米,其中人行道寬度不小于3米,機動車道寬度不宜小于3米。
空間形態
(1)小街區規制的地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的總建筑密度基礎上增加5%。
(2)采用分層退讓的方式,對不同建筑高度分別采用不同的后退控制距離。
特色體系
(1)新建項目中對于保留的文保單位、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可不納入容積率及密度計算指標。
(2)住宅用地兼容盛業服務業設施的比例提升至20%。
(3)社區商業服務業宜采用單獨占地、商業集中等方式合理布局。
(4)宜15分鐘步行距離為半徑,就近配套社區綜合體方式建設的公共服務設施。